你不必光芒万丈 但一定要温暖有光 | 一起来感受机械学子笔尖下的温暖微故事(第一期)

浏览:10次 发布日期:2025年05月29日


生活不一定要轰轰烈烈

但总有些瞬间

温柔得让人想收藏一辈子

在过去的一个月

我们收到了多份来自机械同学们的温暖“微故事”

今天,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“生活小美好”





01



《缝在肩带上的温暖》

22智能制造 刘林锋



      寒假离校那天晌午刚过,我背着塞满课本和衣物的帆布包,拖着哐当作响的行李箱往楼下赶。到了一楼拐角处,右肩带突然“嘣”地绷断,装着笔记本电脑的夹层重重往下坠,我慌忙用手托住,巨大的冲击硌得我掌心发疼。离三点的火车只剩五十分钟,我抱着断了一根的书包站在楼前打转,宿管阿姨从窗口探出头:“9栋那边的阿姨会补东西,快去!”

      我拖着行李跑到9栋时,穿藏蓝色工装的阿姨正坐在门口晒太阳,鬓角的几丝白发被阳光照的泛出浅浅的金色。她接过书包转头向屋内走去,“哎呦,这带子断得真不是时候。”木门推开时发出“吱呀”声,屋里一盏老款的灯泡亮着,光晕落在掉漆的木桌上,映出她整理得整整齐齐的铁皮盒——里面码着顶针、线团和几枚磨得发亮的针。

      阿姨对着光穿针,线头在针口的边缘不断试探,好几次都失败了。工装袖口磨出的毛边扫过桌面,我看见她指尖的茧子叠着茧子,是常年拧拖把、打扫卫生留下的痕迹。“去年还给我儿子寄冬衣嘞,视频里看他袖口开线了,急得我连夜缝。”她笑着把针递给我,让我帮忙穿线,温热的针尖在灯光下闪了闪,“现在眼神不行喽,穿针得眯成一条缝。”

      帆布肩带硬得像块木板,针走到一半突然卡住。阿姨低头含住针头,使劲往外扯,针尖颤巍巍地穿过布料,带出一线乌黑的线。这个动作让我想起母亲缝补时的模样,同样的低头,同样的专注,连鬓角的白发都在灯光下泛着温柔的弧度。“火车要坐多久?”她边缝边问,“我儿子也在外地读大学,每次打电话都说好着呢,可哪有当妈的不操心的。”

      分针划过“6”时,阿姨把书包递回来。断带处爬满歪歪扭扭的针脚,像一串笨拙的省略号,却把帆布牢牢捆成一股劲。我摸出手机要付钱,她慌忙摆手:“快别折腾了,赶不上车可要急坏了。”见我僵持,她突然指着墙上的挂钟:“瞧瞧,都两点半了!”又轻轻推了推我肩膀,“我儿子要是在外头遇到难处,也盼着有人搭把手呢。”

      帆布包的肩带贴着锁骨,针脚虽不整齐,却比任何奢侈品都更让人安心。原来最动人的温暖,从来都藏在生活的褶皱里——是陌生人放下手中的阳光,用十几分钟的时光,把温暖织成肩带上的针脚,让漫长的归途,从此有了母亲般的妥帖。



02



《冬夜里的台灯》

23机器人2 李廖辰



      临近期末考的那个冬夜,我对着线性代数课本发愣,草稿纸上画满扭曲的公式。对铺床的小任突然翻身下床,窸窣声里传来她压低的嗓音:“这个矩阵变换我整理了笔记,明早借你对照例题看。”台灯暖光映出她趴在桌面的背影,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持续到凌晨。

      次日清晨,她眼下泛着青黑,却把标注着荧光色重点的笔记本推过来,顺带塞给我一杯刚泡的姜茶:“昨晚看你打喷嚏,驱驱寒。”热气氤氲中,那些复杂的公式突然有了温度——原来大学的温暖,藏在室友熬夜整理的笔记里,在寒冬清晨的姜茶中,更在明知自己也疲惫却依然愿意伸出的手掌间。

      后来我们常共享笔记,在图书馆占相邻的座位,把枯燥的知识点变成互相讲解时的笑声。那些在台灯下度过的夜晚,让我明白,大学生活里最动人的光,往往是身边人默默递来的一把萤火,看似微小,却能照亮整个寒冬。



03



《那人那狗》

24机自1 张晓莉



      傍晚,街边人来车往。一只小狗套着绳子,在前面使劲儿,帮老人拉小推车。它个头不大,可劲儿使得足,小身板一扭一扭的。

      小狗哪懂啥大道理,就知道陪着老人,多出点力。老人没说话,偶尔低头看看它,目光里满是温柔。这一路,他们慢慢走。

      在这忙忙碌碌的街头,这一人一狗,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默默相伴。这画面平平常常,却透着股暖乎劲儿,让人觉着,生活里的爱啊,简单又实在,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瞬间里, 安静温暖着人心。



04



《雨幕里的青荷》

22材料成型 孙鹏腾



      图书馆闭馆时间即将到时,暴雨正凶猛地冲刷着玻璃穹顶。我望着檐角连成线的雨帘发怔,怀里护着借来的书籍。忽然有淡青色伞面斜过来,是一个不认识的短发女生。送你到宿舍楼下?她晃了自己的的透明伞套,说道:去年迎新生时,你帮我抬行李箱上了六楼。

      伞骨在雨幕里绽成旋转的齿轮,雨珠沿着伞沿飞溅成渐开线。当我们踩着水花冲向宿舍,她发梢的水珠正巧坠进我翻开的书页,在伯努利方程旁洇开一朵墨荷。原来那些萍水相逢的善意,都会在时光齿轮的精密咬合里,准时回转到需要温暖的坐标点。



05



《雨中的伞》

23机自2 余国新



      放学铃声清脆地响起,然而天公不作美,方才还晴空万里,此刻却大雨倾盆。我站在教室门口,望着那如注的雨水,眉头紧锁,因为我没带伞。

      就在这时,室友走了过来,他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,眼神里透着友善,对我说:“没带伞啊,一起走呗。”我们一同走进雨中,共撑一把小伞。雨滴打在伞面上,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。室友悄悄地把伞往我这边倾斜,我不经意间瞥见他的半边身子逐渐被雨水浸湿,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,而他却仿佛浑然不觉,依旧稳稳地撑着伞。那伞下小小的空间里,满是他的善良与温暖,这一幕至今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间。



06



《指路》

23机自1 雷耀



      在我大学生活中,有一次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故事。那天,天气阴沉,校园里不少同学都匆匆赶路,有一位大一的新生因为迷路而站在教学楼门口显得有些焦急。我刚巧看到,便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。她告诉我第一次来这里,不知道路线,显得有些紧张和无助。

      我主动带她走向教室所在的方向,途中聊天让她放松了不少。走到教学楼门口时,她很感激地对我说:“谢谢你,这次让我觉得校园真温暖。”我笑着告诉她:“我们都是新同学,互帮互助是应该的。”彼此微笑着告别,我心里也感到一阵温暖和欣慰。

      这件事虽然简单,却让我明白,举手之劳的善意能带来很大的温暖。校园不仅是学习的地方,更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、传递温情的空间。只要我们用心关怀身边的每一个人,平凡中就会充满感动。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善意,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,能继续用行动传递这份温暖。



07



《共享的快乐晚餐》

22材料成型 宋华菲



      在大学宿舍,我们几个舍友来自不同的地方,生活习惯和口味也各有差异。一个周末的晚上,大家都忙完了自己的事,却都还没吃晚饭。有人开玩笑说不如一起弄顿大餐,没想到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。

      大家纷纷拿出自己“压箱底”的食材,有的拿出家乡带来的特产,有的拿出刚点的炸鸡。没有宽敞的餐桌,我们就利用宿舍的行李箱。有人负责准备饮料,有人负责收拾摆放,小小的宿舍里弥漫着美食的味道。

      虽然地方比较狭窄,但大家围坐在一起,一边大快朵颐,一边分享着这周的趣事和烦恼。欢声笑语回荡在宿舍,那一刻,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

      这次晚餐不仅填饱了肚子,更拉近了我们彼此的心。之后,一起寝室聚餐成了我们宿舍的固定活动。你在宿舍有过类似这样温馨的集体活动吗?



08



《八号》

24机电专升本2 曹炀



      练习赛第三节的橡胶场蒸腾着暑气,八号球员与对手在边线同时跃起。对手在篮球脱手的刹那,整个人仰面摔进悬浮的尘埃里。数字8被风掀起又落下,像一片温柔的黑色闪电。八号抄起弹跳的篮球,篮筐近得能看清网绳的纹路。他突然屈膝将球按在对方身侧,运动鞋在地面擦出短促的吱呀声。掌声从场边槐树荫下漫过来。八号拽着对手胳膊起身时,两人的影子在胶地上交叠成模糊的椭圆。



09



《一次善举》

21智能制造 陈旭彪



      有一次,在回宿舍路上,我看见一位女生骑自行车摔倒了,膝盖擦破了皮。很多人只是看了看就走开了,我犹豫了一下,还是走上前去扶她。她对我笑了笑,说谢谢,还和我聊了几句。其实我做的并不多,但她那一声“谢谢”和真诚的微笑让我心里一暖。原来,生活中的小小善举,也可以成为别人记忆里的“小美好”。



10



 《考研路上的暖光同行》

22智能制造 杨非凡



      备战考研才过俩月,我就被焦虑缠成了茧。专业课书啃不动,英语阅读错一堆,政治知识点背了就忘,像陷入泥沼,越挣扎陷得越深。

      班长察觉到我的慌乱,拉我去考研教室的角落“安营扎寨”。这里静谧无烦扰,它把复习计划排得明明白白。遇到难题,他用趣味口诀、生活例子给我拆解,晦涩知识瞬间鲜活。午休时,他掏出美味三明治,我们边吃边吐槽,疲惫一扫而空。有回我因数学题错太多崩溃,他带我到门口,指着教室内刻苦学习的人说:“看,大家都一样拼,咱可不能掉队。”

      那些日子,班长如暖光,陪我披荆斩棘,让考研路不再孤寂,每一步都踏得更有底气。